不尋常的頭暈也是中風的表現?

2012011500:06
(台中醫院神經內科 林子敬醫師)沒有高血壓、沒有肥胖因素、沒有家族史、不抽菸、不喝酒的中年女性,只因頭暈卻變成中風。不尋常的頭暈,你不得不小心。
38 歲的張小姐是一名上班族,沒有任何中風危險因子、慢性疾病或家族史,某天突然頭暈到無法行走,張小姐到醫院神經內科求診,當張小姐走進診間時醫師發現張小姐有步態不穩、偏向右邊的情形,問診時也發現右側臉部表情不協調;

張小姐告訴醫師:「左側肢體及右臉有麻木感,最近發現有血壓偏高的情形,但是服用降壓藥 也沒有給善」,醫師神經學檢查也符合症狀描述,於是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側延腦梗塞。
頭暈一般人都不在意,但是如果突然頭暈且維持一段時間皆未改善,最重要的還合併有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步態不穩、一側肢體感覺異常(如麻木感)或動作異常、 視野異常、口齒不清、複視、容易嗆到…等,建議趕緊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沒有高血壓、不抽菸、不喝酒的人並不表示絕對不會有中風的危險。
一般中風多發生在中老年人,所以年輕人若發生中風情形,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腦血管異常、凝血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或藥物濫用的狀況。診斷確定中風後,患者一 定要按時服藥,維持正常的生活起居並規律運動,如果有後遺症,如;偏癱、吞嚥困難就要配合積極復健治療以免生活品質受影響。

中風源自「黃帝內經」中的一句「中邪風擊仆」。日本人稱為「腦卒中」或「腦血管障礙」。因為大部份病患都是突然性的發作,而造成意識障礙、嘔吐、失語症、大小便失禁及手腳麻痺的狀態。

腦中風偶爾也會出現於年青人,不過,它算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 病。根據衛生署統計,腦中風名列十大死亡原因之第2名,僅次於癌症。尤其65歲以上的老人罹患率更高達 21.7%,可說是老年人的頭號大敵;逝世的民進黨大老黃信介先生及數年前嚴家淦總統及章孝慈校長均是死於腦中風。即使僥倖殘存它所導致各種程度不 同的癱瘓、語言障礙、視覺模糊和記憶障礙等後遺症,更是對病人及其家屬造成肉體及精神上的折磨。

《中風的類型》

腦中風類型大致可概分為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兩類。根據歐美的研究顯示,缺血性中風約佔所有中風病例中的85%,而根據國內的研究整理,中國人發生出血性中風的比例稍高於歐美,約佔三分之一。且男性中風的人數略多於女性,但因中風死亡的百分之六十是女性。

Ⅰ﹒缺血性腦中風:

血管因種種疾病而阻塞,以致於失去正常的血液供應,組織若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即喪失其功能,最嚴重時,腦細胞壞死,即為腦梗塞。缺血性腦中風可以再分為腦血栓和腦栓塞兩種:

1.腦血栓:

腦血栓是最常發生的,約佔中風病患中的30-40%。形成腦血栓的主要原因 就是粥狀動脈硬化的瘢塊(Plaque)破裂或滲出而繼發栓塞的情形,有一個醫學專有名詞專指粥狀動脈硬化繼發栓塞稱為粥狀動脈栓塞症 (Atherothrombosis)。腦血栓的危險因素多與粥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老化及高脂血症等因素有關。特別是高 血壓患者,腦血栓病人中有70%罹患高血壓。

2.腦栓塞:

腦栓塞的栓塞來源是經由循環系統流入腦血管,最常見的是由於各種的心臟疾病而引發腦栓塞。此外,腦血管的上游若有潰爛的粥狀動脈硬化病灶,也可能因為潰瘍表面的血小板、血塊、脂肪等物掉落,被沖入腦血管而造成栓塞。

Ⅱ﹒出血性腦中風:

也就是俗稱的腦充血。因腦血管病變而使血管壁變得脆弱;一旦血管破裂,正常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即大量外溢,破壞鄰近的腦組織。出血性腦中風可分為腦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

1.腦出血:

非外傷性腦出血的原因非常多,舉凡腦瘤、血管變性、白血病、血栓等。但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沒有上述原因的腦出血,稱之為原發性腦出血,這種腦出血常和高血壓有密切的關係。

2.蜘蛛膜下腔出血:

蜘蛛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臨床表現和原因不一樣。非外傷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腦動脈瘤破裂, 血液流到蜘蛛膜下腔,刺激腦膜、壓迫神經而引起的,其次是腦血管畸形破裂,兩者皆以先天性疾病居多。此外,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逐漸發生,也容 易形成動脈瘤。

《中風的先兆》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即使後來又消失),必須立即求醫。暫時性的症狀可能由小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引起。

1.身體一側的臉、手臂或腿突然感到虛弱和麻痺。

2.視覺突然模糊或喪失,尤其是發生於一眼。

3.說話困難或理解別人說話困難。

4.莫名其妙的頭暈、突然跌倒或喪失身體協調性。

5.意識模糊和行為異常。

6.突然出現與以往不同的劇烈頭痛。

《腦中風常見的症狀》

由於腦中風的類型和病變的位置,對於腦中風的症狀表現,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腦中風的症狀表現會隨著類型和病變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臨床上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症狀的組合,醫師即可據此推測。以下即為幾種腦中風常見的症狀:

1.頭痛:

頭痛是腦出血常見的症狀,常常是單側性的,也就是說,與出血的部位同側。最據特徵的頭痛發生在蜘蛛膜下腔出血,此種頭痛往往是突發的,而且劇烈。頭痛比較少發生在腦梗塞的病人,但是由於大血管阻塞所引起的腦中風,偶而也會有頭痛的症狀。

此外,腦栓塞要比腦血栓容易引發頭 痛。在這裡有一點很值得我們注意的:只有頭痛,而無其他神經症狀伴隨時,通常不是腦中風所引起的,不要隨便妄自臆測,如有疑問,應尋求醫師專業的診斷。

2.意識障礙:

腦中風所導致的意識障礙是逐漸進行的,很少一發作即陷入昏迷。病人有意識障礙時,顯示這是較大的腦出血或腦梗塞。

3.暈眩與嘔吐:

腦中風發作時,若有明顯的暈眩與嘔吐,往往表示病變在後腦窩,亦即腦幹和小腦的病變,比較常見的原因為小腦出血、橋腦出血。但是,若只是覺得頭昏昏的,沒有旋轉的感覺,則不一定是腦中風的症狀,也無法指出病變的位置。

4.肢體無力:

腦中風得一個很重要的症狀是肢體無力。此種肢體無力往往是一側性的,亦即一邊的手、腳、臉都無力,這是因為腦中風通常都是局部性的。肢體無力的位置可幫助醫師判斷腦中風的部位。

5.感覺缺失:

這裡的感覺指的是身體的痛覺、冷熱和觸覺,通常也是單側性的缺失,比較特別的是,發生在視丘部的小洞梗塞,會造成一種純感覺缺失性的腦中風。

6.失語症:

失語症是左側大腦中風的一種表現,因為語言中樞位於左大腦。由於語言中樞和運動中樞很接近,病人可能會同時有右側的肢體無力。

7.視野缺損:

腦中風侵犯大腦枕葉時,可以引起一側偏盲,此時,無論用左眼或右眼來看,都會發現有一側東西看不見。

8.腦神經障礙:

腦幹的中風會有腦神經障礙,此時,病人會有複視現象、吞嚥困難、說話不清、舌頭歪向一邊等症狀。

9.小腦症狀:

主要症狀是平衡異常,同時,手腳變得笨拙,無法做快速反覆的動作,走路會傾向病變的一側,甚至跌倒。

10.小便失禁:

小便失禁的病人已經是很厲害的腦中風了,同時,已陷入了昏迷狀態。

《中風的治療及照護》

腦中風發作時的急救,以挽救生命為主,並幫助病人渡過腦損傷之危險期。因此必須馬上與醫院聯絡。在醫生/ 救護車未到之前,不要移動患者,使其保持身心安靜,若病人意識未受障礙,應儘量安慰,避免陷於不安和興奮狀態。同時,要注意觀察病患的病情,以幫助醫師能 做最迅速的判斷。

腦中風的病人,在急性期間經過內科或外科的治療後,如果沒有意外的併發症,其病情應該再三、五天內就會慢慢穩定下來。這時,除了繼續一般 的治療外,就要考慮施以復健的治療。因此,一旦渡過急性期後,儘量幫助病患保持身體各部份之正常機能及避免產生併發症之產生,以接受未來復健的工作。

此外,中風之後要慎防第二次的缺血事件(包括二度中風、心肌梗塞),因此要遵從醫師的囑咐,並按時用藥。

中風病患癒後在家的療養生活相當重要,因為其對神經機能的恢復有相當大的影響,家人面對病患應以關懷及支持的態度,使病患的不便減至最少程度,幫助其恢復自信心,減少挫折感,並使病患勇於接受事實,進而鼓勵病人積極參與復健治療。家屬可幫助病患居家療養的部分包括:

I.居家環境的改良及安排:

家裡的環境必須配合病人各種症狀加以改良及安排,一般而言,應儘量創造一個無障礙的生活環境。病人的 房間應選擇在明亮、溫暖且可與外界及家人接觸的地方,方便病人的溝通,也方便家人看護。

床舖應選擇較硬的床墊,而且應該有床欄以防止病人跌下。如果病人可 以自行移動,則應該選擇較低的床。至於衛浴設備的配合,應加裝扶手、欄杆,使病人在行走、如廁、洗澡時,有地方可以扶持;浴缸、地板加貼防滑條,以維持病 人安全,另外,廁所以坐式馬桶較為安全。

II.衣物穿著:

衣物方面,則以穿著舒適、方便更換及容易洗滌等為原則。因此,兩件式的睡衣將釦子改為自黏布後,成了最佳的選擇。此外,內外衣的材料,皆以吸汗力強、通風性好的棉布為主。穿脫衣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穿衣時,要從患側先穿,脫衣時則相反。

2.要注意房間的溫度,不要讓病人著涼。

III.翻身:

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時,必須每兩小時翻身變換姿勢一次以避免肺炎、褥瘡及肢體萎縮、變形。變換姿勢必須注意以下原則:

1.注意病人的表情,有異狀如疼痛、噁心等時,應立即中止,並改以較舒服的姿勢。

2.病人所躺的位置不可太靠近床沿,以免翻身時摔下。

3.變換姿勢要小心,以免造成骨折。

4.移動病人一定要將身體抬離床舖,以免皮膚受到磨差,造成傷口。

IV.飲食:

腦中風病人的飲食,除了應遵守慢性疾病的飲食控制,尚須依照以下原則:

1.定時定量。

2.選用新鮮食物,自行製作。

3.選用植物油,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

4.少吃甜食,多攝取纖維質高的食物。

5.含鈉量高的食物少用。

6.避免抽菸、喝酒和含咖啡因的飲料。

7.營養要均衡。

只要體力許可,應儘量鼓勵病人多做活動,對其心理或機能上的恢復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中風的預防》

1.高血壓的控制:

約百分之四十的中風是因高血壓引起的,太高的血壓會引起腦血管的破裂,而高血壓本身就會使腦血管較脆弱,較易形成動脈硬化的硬塊而使血管狹窄。我們可用運動、減肥及藥物的控制使我們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2.戒菸:

吸菸會加速動脈硬化,使血管收縮並降低血液攜氧的能力。

3.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

高膽固醇會加速動脈壁上硬塊的產生,我們的目標是要降低 LDL 膽固醇而提高 HDL 膽固醇;採取低脂飲食、運動是第一步,如果效果不理想則必須使用降血脂藥物。

4.心臟病的控制:

例如先前有心肌梗塞、心衰竭、風濕性心臟病、裝有人工瓣膜、及心律不整的病人,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所以必須選擇適當的藥物來控制。

5.糖尿病的控制:

糖尿病本身就會產生血管的病變並加速動脈硬化,控制糖尿病不僅是為了預防中風,也可預防許多糖尿病的後遺症。

6.不要輕忽前兆:
如果有缺血性發作的出現,或是你無法確定是不是,都請您找醫師。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及神經學檢查,來決定如何處理。例如安排頸部血管的超音波檢查,來看看頸部血管狹窄的程度,並決定是否要實行 頸動脈內層刮除術;或是以藥物﹝例如阿斯匹靈﹞來作預防。

[參考來源]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31452

http://cancer.tlri.gov.tw/management/strokes.htm